养老调研报告4篇

|调研报告   |

【www.chengdetong.com--调研报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根据金家村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等生活状况。

一、 金家村概况简介

金家村位于兰山乡的中心位置,该乡位于抚顺城东南,距市区8公里,距市中心25公里处,东临大伙房水库,南与上马乡相接,西北与抚顺市碾盘乡、抚顺市石油二厂、乙烯化工厂接壤。全乡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2公顷,耕地535公顷,水域面积20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12个中小企业.总户数1910户,总人口数6410人,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四个民族居住,其中90%是汉族。

人口数据:

总人口

611

314

297

家庭户户数

177

家庭户总人口(总)

609

家庭户男

312

家庭户女

299

0-14岁(总)

110

0-14岁男

55

0-14岁女

55

15-64岁(总)

363

15-64岁男

201

15-64岁女

162

65岁及以上(总)

138

65岁及以上男

72

65岁及以上女

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48

二、问卷调查

(一)调查数据

① 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②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③ 从居住情况来看,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

④ 从经济状况来看,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1500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⑤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⑥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 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① 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

② 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③ 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

④ 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

⑤ 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

⑥ 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 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 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 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 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成因分析

促使我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村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XX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村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四、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

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XX年的速度推算,到XX年将下降至9%。

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XX年,我村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162,占总人口的18.4%;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38,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村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XX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80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0多,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村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村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

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六、建议与对策

1.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老年人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对高龄老人的保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解决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对村80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龄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亲属供养,其生活好坏依赖于亲属收入的多少和尊老、养老、助老风气的发扬,生活保障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医疗保障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高龄老人,收入水平低,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强,没有高龄补贴,生活保障不稳定,比较困难。建议加大对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建议,对高龄老人发放范围,可先实施对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然后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标准则应从各区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加以确定。总之,推进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加大对高龄老人医疗保障的力度。

3. 建议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时,首先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开始,解决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生活补贴;对7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报销比例;扩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范围等实际问题,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努力加快村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做到村里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5. 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6. 提高对我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多年来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后记】此次调查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那一张张苍老又孤独的面孔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少有温暖,大多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他们要照顾儿孙,还要下地耕作,想到他们这样的老年生活,我的心里不禁隐隐作痛,内心再次呼吁社会关注老人,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希望老人们真正能够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关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三、以灵活的政策引导参保.我们应以国家的政策

法规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企业劳动用工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适用的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参保,例如对农民工数量多,经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新农保政策引导其参保.同时要加大改制力度,尽快让那些停产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时做好重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第四、求真务实,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民营企业保险扩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分部分批推进这项工作,从少到多,从局部逐步扩展,最终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民营制企业扩面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业员工和老企业新增的员工及时分批参加社会保险,争取做到不漏新企业、不漏新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最终全覆盖的目标.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范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 000多万职工和2 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实施的使用三权分离,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却是管理、缴费和实施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范文的延伸阅读——调查报告的特点与作用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调查报告的作用

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开展幸福养老调研报告最新

**镇辖26个社区、4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万多人,外来人口12万余人。据20XX年12月份统计,**镇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218人,本地户籍的有3400人,占常住人口的16%(若除去**人数已达到20%,按照世界惯例老年人口总数达到10%就已经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80周岁及以上老人1672人,90周岁及以上老人168人,百岁老人1人。另据统计,辖区内经济困难208人、失能(残疾)**4人、空巢(独居)1631人、孤寡老人37人等重点特殊老人,共计202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6%。上述数据表明,我镇老龄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化带来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减弱,家庭子女分住等原因对老年人的照料减少,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质量。老年人的幸福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镇开展幸福养老工作成效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老年人口幸福养老工作,在幸福养老模式上进行很好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努力,比较好的建立了一套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在老有所养、幸福养老工作取得了实效。

1、居民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随着国家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两个办法的实施,在制度上已实现全覆盖。**镇辖有条件的居民已全部购买城镇居民社会保险,没有条件的居民购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同时各类保险政策已互相打通,进行转换。在工作中,建立镇、村、小组三级宣传体系,深入村社宣传政策鼓励参保,重点对所有未参保的居民进行实名登记式的调查摸底,并逐一上门宣传发动,将新老政策对比讲解,力求人人参保。据统计,截止20XX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991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1767人,参保率达99.81%,反映在60岁以上老人,已享受职工养老保险9494人,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611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2761人,参保率达99.8%,反映在60岁以上老年人,已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816人,城乡居民医保6289人,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99%以上,实现了老年人基本保障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达到了应保尽保,市区两级财政补贴约3000余万元,**镇政府拿出100余万元为困难人员参保者进行了“垫”、“补”、“贴”。

2、大力开展系列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建立社区(村)助老(专管)员队伍。目前,招聘公益性岗位助老员15人,社区(村)内部落实15人,共30人,其中15人已获得业务初级上岗证,使老年人得到更好更规范的服务。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全镇已有挂牌居家养老服务网点66个,其中涵盖了老人生活所需要的各项服务,如家政、理发、食品、餐饮、洗衣、照相、殡葬等。老人凭统一发放的服务券在这些服务网点享受上门、价格优惠等服务。三是建立老年食堂。社区(村)大都有老年食堂(助餐点),其中,**社区、西苑社区、**村老人公寓已建成老年阳光食堂,助餐能力基本覆盖全镇。四是建立老人四级救助圈。目前,全镇四级救助圈内的五类老人(孤寡、困难、残疾、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独居)、60周岁及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市级及以上老劳模、经济困难老居干及老村干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享受服务券的老人有1798人。发放服务券总计约56.6万元,发放服务(体验)券约15.2万元。五是建立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共有5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分别是老人公寓、**社区、**社区、**社区、**村。中心分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化娱乐、辅助用房等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20XX年**镇将增加相类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家。

3、全面落实老年人帮困解难工作。一是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了解和掌握老年人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各类需求,每个社区(村)都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有效的实行对老年人健康情况、家庭情况和各种需求信息动态化管理,使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为老年人的购物、生活照料、护理医疗、文化生活等服务提供极大的方便。二是开展“智慧养老”呼叫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安装助老呼叫器,据统计,截止目前为70周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手机呼叫器**02个,较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三是完善帮困解难长效机制,实施“金夕工程”,优化细化养老服务。以孤寡、残疾、高龄、独居、重病等困难特殊群体为重点,坚持经常性困难帮扶与集中重点帮扶相结合,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帮困,切实帮到点子上,通过各种方式,让不同的老年困难人员得到最需要的帮助。充分发挥困难帮扶资金的作用,及时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据统计,20XX年审核丧葬抚恤金180人,补助金额约224万元;困难慰问62人,金额**228元;发放节日慰问金28210人次,金额约2626万元;大病慰问534人次,金额约7.7万元。为80-89周岁老人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补贴 1677人次,约计111.24万元。

4、积极开展丰富多釆老年人活动。一是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健全制度的要求,强化自管小组队伍建设,目前,全镇共接收10372名企退人员档案,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退人员建有自管小组203个,骨干人数207人,以社区、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类活动,例如茶话会、登山活动、游览景点等等,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二是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组建各类文体活动团队,积极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每年的老人节,镇里都要举办了文艺演出活动和关知识竞赛活动,各社区(村)也举行涉老讲座、歌唱比赛等活动。同时,成立**镇“神采飞扬”艺术团,结合老年人开展适合自身特点、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比如书法、绘画、太极拳、太极剑、排舞、腰鼓队、象棋、钓鱼等比赛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三是开办老年电视大学,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第二课堂活动,20XX年老年电视大学发展势头良好,春秋二个学期共招生730人,比上一年新增加30人,入学率已达到10.8%。

二、幸福养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镇在开展老年人口幸福养老工作上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通过本次调研也发现一些不足和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空巢”情况较为严重

空巢家庭的定义是,子女不在身边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由于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老年人“空巢”现象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据统计,**镇XX年空巢老人有843户,20XX年960户,上升**.8%。还有部分老年人想让子女拥有自己的空间而选择独居,另外一方面因为子女赡养观念淡薄,嫌弃老人,老年人不得不留守“空巢”。目前家庭更趋向小型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寿的延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背负两个人养四个老年人的重担,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同时因为子女工作竞争激烈,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年老的父母,这使子女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

(二)养老服务的资金缺乏能力有限

近些年来,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这种养老方式就是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由社区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托老、上门等各种服务。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社区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社区资金缺乏。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但补助的财力是有限的,在调研中许多社区反映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对于服务方面的需求,没有资金就不能请医生、陪护人员,购置急救物品等,从而导致许多社区养老服务不尽完善。二是社区相关设施缺乏。有许多社区缺乏体育设施及娱乐室,使老年人无法进行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三是人员力量薄弱。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后,明显的矛盾就是老年人对服务的需要及社工人力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工除了日常行政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群众服务、走访、台账检查等等繁琐的工作。以陆板桥社区为例,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80人,社工总人数9人,因岗位分配及职务原因,可实际服务于老年人的专职社工仅有1人,往往是接到老年人的求助后,无法及时赶到,如果几个老年人同时求助,更是分身乏术。四是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有的仅凭经验进行服务,社区人员很少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

(三)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目前机构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机构养老费用较高,有的老年人认为这样做会增加子女经济上的负担,还有的老人是因为觉得在这些机构养老不自由,有时想出去逛下马路都不行。另一方面养老机构规模有限,目前**镇就只有一个**的敬老院,床位有限,老年人想进也没法进。因此养老机构的发展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社会需求。

三、针对老年人口幸福养老问题的几点措施(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也给我们做好老年人口养老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应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要高度重视和关注老年事业工作,加大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保障力度,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在老有养,幸福养老上有所作为。

(一)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居家养老良好氛围

居家养老是我国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敬老、养老是中华名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在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世代相传。尽管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子女赡养压力不断增大,但法律赋予的义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一是作为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新型养老理念,倡导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切实维护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建立表彰机制,对孝亲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把孝道文化纳入干部考察内容,为居家养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三是在社区(村)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关怀活动,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二)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综合能力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究其原因,除了高额费用、人生不自由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喜欢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这也是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所以,许多老年人最终还是选择在家安享晚年。据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模式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政府理应指导社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在建立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养老综合能力上做好文章,切实帮助老年人幸福养老。一是要建立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二是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专、兼职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必须尽快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公开招考、招聘或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养老专业人才。同时,也应注重吸收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到社区养老服务岗位上来。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民主管理,提高他们的劳动待遇,推行再培训及职工激励制度,稳定养老护理员队伍。三是进一步优化细化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新项目,如:进一步拓展优化社区(村)老年餐馆,提供良好的餐饮服务;针对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建立完善巡查制度,采用入户探望与电话问询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解需求、传递信息、关注健康、安全提示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四是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各类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市场的资源共享。要推进社会单位内部设施对外开放,拓展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要争取把一些闲置的楼房、厂房等,通过赎买、租赁等方式,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盘活现有资源;要充分利用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现有市场服务资源,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与政府、市场和老年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社区服务资源的综合效用,以满足老年人幸福养老的需求。

(三)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支持养老服务事业的相关政策及配套制度。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加快服务设施及养老机构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和居养水平。一是在城镇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村)蓝图,加大对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和设施的投放力度,每年能建设一到二个有配套服务的养老机构。二是在新建居民小区、旧城改造和社区整合时,将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按照功能整合、配套完善的要求予以统筹考虑。三是要大力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机构,推动专业化养老市场的发展,要象招商引资一样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求援等养老服务业,形成对空巢、独居等家庭养护困难老年人的救助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城镇、城乡居民的幸福养老问题。


工会调研报告范文4篇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4篇

本文来源:http://www.chengdetong.com/bangong/73918.html

    热门推荐
    •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告

      社区矫正很多工作还有待提升和发展研究,毕竟法治的进步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前进的。下面是爱公文(aigongwen com)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自查报自查报告

    •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xxxx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0 8万人,外出务工年均6 5万人左右。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城市一些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的企业陆续停产或倒调研报告

    •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严以律己素质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财手段,达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要求,以适应不断发展调研报告

    •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调研报告

    •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调研报告

    • 市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调查与思考

      xx自从1993年开始实施“三五八十”四大阶段性奋斗目标以来,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3年又跃居各省市区首位。10年来,xx上下调研报告

    • 2020年农村经济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稳步上升,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必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可谓飞跃式的发展,所以在经济的调研报告

    • 农村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目前正从城市向农村全面铺开,由于农村地区较之城市而言,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深调研报告